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秋兴八首鉴赏,以及秋兴八首 其七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。
赵孟頫秋兴八首译文
回答如下:1."秋兴八首其一"
青天有月来几时?我今停杯一问之。
人攀明月不可得,月行却与人相随。
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
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一道残阳铺水中,半江瑟瑟半江红。
可怜九月初三夜,露似真珠月似弓。
玉露凋伤枫树林,巫山巫峡气萧森。
江间波浪兼天涌,塞上风云接地阴。
日暮乡关何处是?烟波江上使人愁。
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。
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
楼高不见章台路,心若向阳花不发。
梧桐树上鹊叫时,一直想家的人在哪里?
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。
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
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
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
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。
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疑是地上霜,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
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生处有人家。
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
世间无限丹青手,一片伤心画不成。
山雨欲来风满楼,黄昏独坐海棠愁。
寄身世外桃源洞,只恐前程笑我痴。
寒雨连江夜入吴,平明送客楚山孤。
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
长恨人心不如水,等闲平地起波澜。
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
人生自是有情痴,此恨不关风与月。
文徵明秋兴八首释文
1、文徵明的《秋兴八首》行书卷是明代书法的代表作之一,以下是其中一部分的释文:
2、系故园心,寒衣处处催刀尺。白帝城高急暮砧,夔府孤城落日斜。
3、每依北斗望京华,听猿实下三声泪。奉使虚随八月槎,画省香炉违伏枕。
4、山楼腰际结烟雾,江郭年老尚炊薪。沙上并禽汀上足,夜来双蝶梦中身。
5、巫峡千寻水,荆门十二楼。枕上辞乡梦,天涯共此生。
6、故园不见君,灯火皆如梦。独上高楼望,客心何处寄。
7、江城砧杵急,夜夜空庭露。高楼望辽阳,不见征人顾。
8、秋风吹夜雨,寂寂深闺闭。画堂无限思,闲梦江南水。
9、千里共戍登,烽火照西陵。何当凯旋归,共饮江南一杯。
10、这些诗篇描绘了秋天的景色,表达了诗人对故园、家乡的思念之情,以及客居他乡的孤独和无奈。文徵明的行书在书法界具有很高的地位,他的作品秀润雅致,用笔流畅老辣,每一个字的点画都写得极为完美,展现出淡雅悠长的文人风骨。
杜甫的秋兴八首及赏析
1、《秋兴》八首是大历元年(766)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。它是八首蝉联、结构严密、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,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。
2、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,至广德元年(763)始告结束,而吐蕃、回纥乘虚而入,藩镇拥兵割据,战乱时起,唐王朝难以复兴了。此时,严武去世,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,遂沿江东下,滞留夔州。诗人晚年多病,知交零落,壮志难酬,心境是非常寂寞、抑郁的。《秋兴》这组诗,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,清凄的秋声,暮年多病的苦况,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,悲壮苍凉,意境深闳。
3、这组诗,前人评论较多,其中以王嗣奭《杜臆》的意见最为妥切。他说:“秋兴八首,以第一首起兴,而后七首俱发中怀;或承上,或起下,或互相发,或遥相应,总是一篇文字……”可见八首诗,章法缜密严整,脉络分明,不宜拆开,亦不可颠倒。从整体看,从诗人身在的夔州,联想到长安;由暮年飘零,羁旅江上,面对满目萧条景色而引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;以对长安盛世胜事的追忆而归结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、今昔对比的哀愁。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时一地的偶然触发,而是自经丧乱以来,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。目睹国家残破,而不能有所作为,其中曲折,诗人不忍明言,也不能尽言。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,写长安,婉转低回,反复慨叹的道理。
关于秋兴八首鉴赏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能帮助到您。